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师大要闻 > 正文

师大要闻

【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】生命科学学院——创新引领,培养生命科学卓越人才

2024-05-08 15:55   来源:爱游戏买球新闻网   作者:生命科学学院   点击:

生命科学学院源于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理化系。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,组建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,1999年成立爱游戏买球生命科学学院,学院下设5个系、1个实验中心。目前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教育硕士和生物与医药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,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。

学院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、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、国家级特色专业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国家级教学平台,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动物多肽药物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,以及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,生物学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、发育生物学与生物育种湖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。

学院经过汪德耀、董爽秋、尹长民、刘筠等前辈名师及几代人80余年的共同努力,在厚重的历史积淀基础上,培养出了以刘筠、夏家辉、印遇龙、刘少军等四位院士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近万名,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,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保持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和湖南省首位,正朝着“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”的研究型生命科学学院稳步迈进。

一、专业历史悠久学科底蕴深厚

早期理化系系主任为法国留学博士汪德耀先生,生物系首任系主任为法国留学博士董爽秋先生,与尹长民先生、刘筠先生等前辈积淀了明显的生物学传统学科优势。1999年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为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后梁宋平教授,学院从海外引进5位特聘教授,创建了一批高水平国家级教学、科研平台,进入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阶段,筑实了创新人才培养基础。

二、高尚师德、一流师资形成一流育人能力

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00人,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62人,副高级职称人员55人,具有博士学位的156人,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博士97人。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;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入选者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0人;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、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、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、湖南省“芙蓉学者”奖励计划人选、湖南省“新世纪121人才工程”人选、湖南省“湖湘青年英才”支持计划人选、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人选、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近70人。教育部“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”科研团队1个,省级创新团队(群体)8个。学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、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、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、湖南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、湖南省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荣誉,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模范教师、全国优秀教师、全国创新争先奖状、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荣誉。

三、一流教学、科研创新平台筑实创新条件保障

学院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、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、国家级特色专业,以及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、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等省级教学平台。

学院拥有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动物多肽药物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,1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,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,生物学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、发育生物学与生物育种湖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。

四、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强化创新保障实效

全面修订以卓越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,完善或新增导师制、听课制、创新课程、创新竞赛、创新项目、创新评价、创新综合加分、创新奖励、教学督导、课程目标评价、毕业要求评价、培养目标评价等30余项制度,着力推进卓越创新人才培养。

五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创新人才成效显著

学院综合实力、整体水平、人才培养保持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和湖南省首位,培养出了以刘筠、夏家辉、印遇龙、刘少军等四位院士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近万名,植物学与动物学、生物学与生物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。

学院一直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理念,大力传承和弘扬生科人一代代“求实创新”“生科为家”的优良传统,在科学研究、生物产业、基础教育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,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长江学者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国家万人名师、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获得者、全国模范教师、全国优秀教师等杰出人才代表。

学院坚持发挥动物学、植物学等传统学科几十年来积淀的明显优势,并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、资源条件保障,在鱼类远缘杂交、分子育种,蜘蛛分类、生理生态、分子毒理等系列研究一直处于国际前沿。植物学与动物学、生物学与生物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。另外,临床医学ESI进入全球前1%,其中包含有大量生命科学学院在人类分子遗传、统计遗传等研究方面的成果。

学院以推进信息化教育为新时代课堂革命的重要抓手,全面开展信息化/数字化教学培训,学科经费全力支持一流课程、新形态教材、信息化教学体系、虚拟教研室等建设,大部分课程实现了线上、线下或混合式教学,虚拟仿真实验辅助部分实验教学。目前,学院获批5门4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,《光明日报》(2019年02月21日 08版)曾报道“湖南师大:会聚名师打造生命科学精品课”的创新路径。建立了生物学基础实验、生物技术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分室。深入系统探讨实验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,《生理学实验》课程各教学环节均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支撑,教育教学提升效果非常明显,课程小组在湖南省生理科学学会分享了改革经验和教改论文成果,获得同行一致好评。

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,主要举措有:学生提前进入研究室/实验室学习、研究,实行导师制;设立创新模块的选修课程;提供一定的学科竞赛、拔尖创新研究等经费保障;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;全面组织湖南赛区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(生命科学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);答辩认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,并纳入优秀大学生保研推免评价。近5年来,大学生获得: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7项,其中国家级24项,省级38项;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奖项31项,其中特等奖3项,一等奖5项;全国大学生师范生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17项;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,含部分大学生为第一作者SCI一区代表性研究论文近10篇。

学院鼓励教师、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研工作,聚焦学生创新拔尖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成效研究。胡胜标等“面向新工科的生物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”,冯浩等“本-硕-博一体化模式培养生命科学拔尖本科人才”项目立项为省级教改重点项目。近5年来,学院教师发表教改论文近30篇,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,聚焦创新驱动、创新实践、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。

学院与基础教育深度对接,主要举措有:加强大学生生物科学教师教育实践双导师指导;举办/协办生物学基础教育论坛,探讨基础教育问题;每年开展中学生生物学夏令营、科普宣传等活动,为生物学兴趣浓厚的中学生开放后备拔尖人才培养通道,同步提升中学生物学教师卓越教学水平;发挥国际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(IBO)国家队培训基地示范作用。学院引领生物学拔尖后备人才培养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学IBO教练,产出了一大批优秀拔尖后备人才,其中湖南省中学生获得IBO金牌、获奖总数稳居全国第一位。

分享到:

上一条:【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】历史文化学院——厚德尚文、博古通今,培养拔尖创新历史文化人才

下一条:【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】新闻与传播学院—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铸魂育人 培育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

关闭